吴伟平 发表于 2019-3-20 20:45:39

出武祥|以道为骨,以诗为魂

个人简历
出武祥,蒙古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惠安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入展全国第八届楹联展,福建省八闽“丹青展”等。诗文发表《中华诗词》《中国书法导报》等,诗集和文集拟刊行。
以道为骨,以诗为魂——小谈出武祥书法之质美吴伟平
禅宗说什么是佛?清潭对面就是。《观经》中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想,若把书法本体当佛观,那么一切书法之相用皆由心造。无怪乎,古人要说:“书者,抒也。”因此,书法创作是书者心性、情感最真切的表达。而心性,而真切,便是书法最值得称道的东西。凡深识书者无不以此为境界也。

与武祥兄相识已近两年了,依然记得那次深夜造访。我们侃侃而谈,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武祥兄酷爱书法,在诗词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也喜欢耍太极拳。其游历颇丰,山滋水润,胸襟磊落,不慕名利,飘飘然若有仙家道骨。与之交谈也便成了一种享受。去年,他告诉我他在中国书法网开通了个人艺术网,叫我有空去踩踩。我欣然应约。网上的内容并不丰富,但我认真地阅读了,并对其作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想,你若观武祥的书法,也许看不到那柔媚秀美的外形,也许找不到那种造作忸怩的矫情,繁花似锦不是他的目的地,所谓前卫的满纸云烟不是他的冒险乐园,但你尽可以看到他那“苍茫见远天”的雄迈,也可以体会到他那“霞飞横塞雁,雨落湿轻烟”的性灵,还可以咀嚼到他那“新月江中客,疏钟寺外禅”之殊胜。纵观其诸多作品,尤爱行草。心随墨行,不觉高山仰止,望峰息心。

武祥兄笔势飞动,恣意纵横,坚实凝重,拙而见奇,涩中见巧;又不乏萧散古淡,意趣盎然,圆融静穆;章法错落有致,穿插有序,揖让不乱,方圆兼用,气韵流畅;洋洋洒洒,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能达此境,归功于武祥兄甘于寂寞,日新其德,积跬致远,潜学升华;又能广采博取,意与古会,眼界广阔,志趣高深;加上驾笔挥毫能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一路写来,不雕不琢,不衫不履,不做惊人之举,而拙趣特存,看似漫不经心,却在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间一气呵成。(注:段中所引诗句均出自出武祥五律诗作《丙戌秋日登滕王阁》)

读武祥兄之书法,再跟他谈艺论诗,我便觉得他是懂心性重真切的人。他说:“人生何所取,片瓦足遮风。任是天吹雨,悠然一壑松。”在《游烟台蓬莱》一诗中他又吟到:“二海冲融双叠生,八仙相约到斯瀛。亦真亦幻蓬莱境,烟水苍茫任我行。”这是何等的超脱!而这铸就了他宽阔的胸襟。他说学东西不能偏,要兼收并蓄,唯有包容方能显其大。基于此,他批评所谓的一门深入,提倡“非广闻不足以具足”的圆融思想。我非常赞同。

近几天,他又给我发了两首诗,感觉颇佳,欣赏之余,为其雄迈而赞叹。在《登泰山》中,他写道:“帝子今何在?青山几度游。苍茫天地立,混沌气烟留。千里长风夜,万年明月秋。巍巍乎泰岳,谁与共风流。”在《登长城——读蔡琰胡笳十八拍》中,他吟道:“浩浩春风起,长虹贯宇穹。涛声连域外,清气荡林中。绿海浮垣阁,乱花醉我衷。江山情所寓,天地任飘蓬。”诗短情长,而字里行间洋溢的超脱与豪迈必然融入到书法作品里,散逸着以道为骨以诗为魂的精神元素。因此,品武祥之书法不应只流连于形式上的美,而更应欣赏其形而上的质美。

王羲之感叹道:“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诚哉,岁月峥嵘。蓦然回首,才知自己有诸多愚见与狂妄。过去我一直认为阅读一个人或一件作品是轻而易举的。可现在,我常常想,世间万事万物只要能用感官感触到的都仅仅只是其本身的冰山一角,而且已感触到的东西也往往我们自身的局限而停留在表面。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多么的有限和肤浅。随着学识的增长,我愈发觉得人与物皆有千万相,这就造成了阅读的困难。我读武祥兄,我读其书法或诗词作品,何尝不是只读了一鳞半爪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武祥|以道为骨,以诗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