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平 发表于 2018-7-12 16:14:42

写给七月和我的宝贝

子非花原创诗歌之二十八

写给七月和我的宝贝

七月
我再一次眺望远方
太阳热烈,云朵温柔
晒黑了的少年茁壮成长

河流和阳光下的山岗
正午闪着忧愁之光
少年长大了
眼睛变得羞怯而闪躲
丢掉了一些
又重新装满了一些

七月
为了少年重新开始
开始长大,晒黑而且变得狂野
一个季节
如竹林
在我看不见的远方
噼里啪啦的生长

你是七月的孩子
你是七月的情人
七月,不断的生长
狂野而且羞涩

我的眼晴也在生长
追随着你和你的远方

子非花创作于2018年7月12日早晨

吴伟平 发表于 2018-8-5 18:07:22

我的眼晴也在生长——《写给七月和我的宝贝》赏析吴伟平 可以说,我一直是王明伟的忠实粉丝,他的诗我也是百读不厌,缘于它们非常简洁却意味深长。当然,他的简洁一方面在于所用语言的常规性,即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非选择孤僻字眼来哗众取宠;另一方面,他的简洁在于意象的自然而然,即均是平常事物的巧妙组合,他不玩弄技巧,也不喜欢把诗歌搞得晦涩难懂,正如他说的:“现代诗如果执着于意象的繁复、新颖,炫耀于技巧,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在抵达人类宿命的路上,意象只是一个个载体,所有寻常事物,比如天空大地、河流山川、花朵月光、人群及万物,皆可顺手拈来。”正因对诗歌的本质有极深的理解,他才能明白“直接的到达,比什么技巧都重要”。众所周知,诗歌的本质在于诗意,而技巧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然而很多写诗的却缘木求鱼,得了技巧丢了本质,实在可惜!这也是我和王明伟在谈及当前诗歌时的共同感受,都相当反感。古人说“得意忘筌”,就是要丢掉技巧而得意。何为意呢?诗歌的意无非就是意象、意境、意味,只要离开了其中一个要素,诗歌就剩半条命了。我经常和王明伟探讨诗歌,他写得好,我却写不好,就是因为我老是被技巧束缚,而我也很明智,写不好就写诗评嘛,就像食客等着大厨做美味佳肴吧。这何尝不是享受?他有他的快意,我有我的满足。于是,便成了知己。读了王明伟近三十首的诗歌,大部分是洋溢着孤独和宿命的伤感,一条线下来,清清楚楚,仿佛一袭青纱上挂满了忧郁的眼波,读来也是伤心无数。原来,好的诗歌也是贼,会偷走人的心。不过,《写给七月和我的宝贝》倒是明显少了许多伤感,可以说,不多不少,刚好在欣喜之余加了点沉重感。这是作为父亲看到自己的宝贝在成长,难免要高兴一番,可未知的远方总要让人忧虑的,因此在责任的驱使下,父亲天性里的伟大就义不容辞地流露出来,“我的眼晴也在生长/追随着你和你的远方”。父爱如山,是默然的,是要看得更远的,而这需要“眼睛”的“生长”。简单的两句话,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让“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我读来感受特别强烈!
诗歌的开头,并不出奇制胜,好像话家常一样,用叙述的语言轻描淡写了此处的“眺望”和远方的“成长”,但“再一次”已然把感情聚集起来,准备蓄势待发。而“太阳热烈,云朵温柔”既是七月的真实写照,也是父子的形象比喻,或者说两人同时具备了热烈和温柔的特点,或者说在天空之下,父子同心,彼此眺望,互相鼓励成长。诗歌第二节,用情景交融的语言把美丽和忧愁链接起来,“河流和阳光下的山岗/正午闪着忧愁之光”,读来诗意尤浓,紧接着一句“少年长大了”,带来的是无尽的兴奋,并准确描写了这种变化:“眼睛变得羞怯而闪躲/丢掉了一些/又重新装满了一些。”七月,是大自然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少年“晒黑而且变得狂野”的季节,诗人在第三节中幽默地形容到:“如竹林/在我看不见的远方/噼里啪啦的生长。”而这种长大,引起了诗人的热情讴歌:“你是七月的孩子/你是七月的情人”回想自己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狂野而且羞涩。于是不能不赞叹诗人的细腻和准确了!岁月如歌,所有的成长都是一种欢喜,虽然会带着点苦,但作为父亲,我想每一个人都要懂得这句话的深意:“我的眼晴也在生长,追随着你和你的远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给七月和我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