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达则善 ——张其仕先生雕刻美学浅析 吴伟平
张其仕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闽侯上街人,从事木雕工艺已30多年,不仅在木根雕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也积极推动了上街木根雕的发展。他为人厚道、热情,在艺术上由最初的写实转向了近些年的写意。他精工善艺,追求“意达”的境界。这是技高之后对艺术形而上的探索。它需要美学的支撑,更需要心境的突破。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张其仕先生对此语有深刻的理解,并在创作中大胆革新。他认为,精雕细作可以达到形神兼备,但那只是技法技巧层面的高超,展示的是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属于小美范畴;而只有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真正融在作品中,不择材质,敢于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与不似间找到一种平衡,一种情趣,一种哲学,如此才是艺术上的大美。为此,他首先要挑战自我,改变审美观念,敢于在生活这块磨刀石上磨炼,并博采众长和师法自然,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我”。这是他华丽转身前的蓄势,绝非一朝半夕可致也!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唯有找到真正的“我”,方能在创作中游刃有余,忘我而得“大我”。这是他所要追求的,其实他很多作品已经具有了这种大美之美了。
比如鸡翅木作品《秦皇霸业》,以其凝练的雕刻语言展现了一件简而不易、真气淋漓的佳作。之中也融合了一些古代的元素,令人感到质朴大气,可遥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历史场面。再比如樟木作品《水帘洞》,以材质的天然元素,巧妙地构思了一个趣味横生、充满想象力的水帘洞,比影视《西游记》里的水帘洞还奇特。还有《蜗居》,以黄金樟为材料,生动地描绘了游鱼、螃蟹、水草、奇石等的和谐生活,但作品还是以写意为主,大量地保留了原材料的特点,让人在欣赏时能发出会心一笑。而花紫檀作品《五洲同庆》,对材质的处理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小雕胜精雕!至于花梨木作品《轮回》,以简单的刻画阐释了深奥的佛理,令人拊掌称妙。总之,他现在的作品都在朝着自然、情趣、意境等深层次的内容去表现真实的自我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理念。这是值得认同和敬重的!
张其仕先生一路走来,极其艰辛不易,但他豁达乐观,锐意进取,以韧性和虔诚迈向新的艺术高度。“座揽清辉万川月,胸涵和气四时春。”有此境界,必能意达,是为善焉!
个人简历
张其仕, 1966年3月生,福州市闽侯上街人,获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州市十佳带徒名师、福州市第三十四届劳动模范、闽侯县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现为国家一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南台树根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闽侯县政协委员、闽侯根雕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2011年9月被福州市经济委员会评为2010-2011年度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先进工作者,被闽侯人民政府授予十佳带徒名师。2013年被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福州市优秀高技能人才”。
1981年7月开始从事人物、动物根雕作品的创作及雕刻,至今从艺30多年。2005年起,师从亚太手工艺大师林学善,创作水平有较大提升。2002年起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大型专业展会中获金银奖近50项:作品《五洲同庆》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会展——中华木雕精品展”特别金奖,作品《水帘洞》获2011年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作品《秦皇霸业》获2011年第六届(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全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作品《蜗居》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群雄并起》在2014年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十八罗汉》2011年被中国木雕艺术馆征集永久性收藏。多篇专业论文和作品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
2013年获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张其仕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作的作品造型逼真,做工精美,富有创意,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工作室成为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闽江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为根雕创作后备人才提供平台及拓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