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明简介 王吉明,山东东营人,东营市东方书画研究院专业画家,利津县老年大学书画学会顾问,曾得到著名画家黄衍、王企华、王烈、赵子林诸名家指导,作品曾在全国各地多次比赛中获奖。2003年参加东营民政局等四家联合举办书画展获金奖;2004年参加全国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书画展并被甲午战争博物馆收藏,参加省市建国55周年书画展分获银奖;2005年参加省“九阳杯”书画展银奖,并由山东新闻书画网上网展;2005年参加全国“青岛保税杯”书画展;参加山东东营农业系统书画展获铜奖;2007年参加“建军80周年”“建国58周年”书画展均获铜奖,2008年国画牡丹入编《中国画牡丹画库丛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大众日报联办的“九阳杯”书画大赛获银奖;2009年参加东营市文联、消协、工会举办的庆建国60周年书画展中作品获奖并编入《盛世翰墨》等典籍;2010年东营工委等四家联合举办书画展中获得一等奖;山东省老年书画家研究会举办的书画展中获铜奖,并授予“山东省老年画家”称号;参加全国政协举办庆建国61周年书画展且作品被收藏。国画作品被《羲之书画报》、《老年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行并入编二十多部典籍,许多作品还被单位或个人收藏。
丹青无弦万古琴 ——王吉明老师国画浅析 吴伟平 言为心声,翰墨亦有心声——它传达的是千秋不变的精气神。 丹青无弦,但它也能像琴声一样金石玉振,传达出亘古不变的气韵生动。 于是乎,当我欣赏完王老师的国画作品后,便写下了这个题目。
王老师的国画,展示着他的精彩,也见证着他对艺术的虔诚和执着。他所取题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前代画家们喜欢表现的内容。但这并妨碍他在艺术上的大胆追求和探索。他的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虽不能和齐老相提并论,但也见其功夫了得,性情直抒,灵气毕现。而他的鱼,动感十足,让人想起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的话“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那种乐,是满心欢喜的乐,从而折射出王老师的达观和爽朗。他还画憨态可掬的螃蟹,并配以“横行不霸道”,让人忍俊不禁。他的梅兰竹菊荷,常以小写意来表现丰富的情感,寄以崇高理想。总之,此次所展作品皆为真诚之作,感染力甚强,耐人寻味。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艺术家》中有一段话:“许多艺术家的失败,仅仅是他们只接受一种画法,而指责其他所有的画法。必须研究一切画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因为你将不会跟着某一个艺术家跑。应该做一切人的学生,而同时才能不是任何人的学生,应该把一切学到的功课,化为自己的财产。”王老师深知此理,也便懂得谦虚好学,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他既注重临古,也喜欢写生,不薄彼此。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无比鲜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那种只有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把自然当作生命观照才能捕捉到的灵动和惊奇,在他的作品上随处可见,不能不说他是自然的歌者。
元人黄公望说:“作画大要,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为了除去这四个字,王老师长期以来致力于艺术的深层次探索。我注意到他的作品,是在保持绘画语言纯正性的前提下,揉进了各名家的多种元素,非常准确地撷取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内核,追求气韵生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创作中处理好“形与神”、“虚与实”的关系,因为“形”是“神”的载体。王老师没有抛弃“形”而臆造“神”,更没有割裂国画的概念而断章取义,也没有盲目植入时下的画风。在探索的道路上,王老师的头脑是清醒的。所谓“物不能言,而人能言之”,把心灵与景物的共鸣与和谐予以积极和洒脱的表现。他的画风清爽优雅,在技巧上注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意蕴悠悠。因此,可以这样说:王老师在国画上有相当的造诣,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画里流淌的是清澈的琴音。画外是一个可爱超脱的老顽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