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菩提心,做精进人 余琦蕾 “菩提”一词是梵音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古人云“福至心灵”,庄子有曰“吹万不同”,《易经》有载“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结合王阳明心学论,再读索达吉堪布之上师修行篇,你会发现,菩提心之利益真是数不胜数!一切发心,无论做任何事,以菩提心摄持极为重要。正如《弥勒请问经》云“若为菩提心所摄之善法,乃至成就无上正等觉菩提之间永不耗尽。”
真正的修行人,不是口头上说一些漂亮的话,最重要是在思想上要有真正的遁世修道之心。秋甲堪布曾说过一段话:“真正的修行人因为有智慧而不贪执一切,对众生无勤而生悲心。如果智慧悲心具足,则显密精要全部统揽;如果不具足,即使在嘴上夸夸其谈地讨论利众、闭关等美妙的言辞,过几天还是会为一切私利而殚精竭虑的奔波。”所以,我想我们在感慨韶华易逝,青春不再,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如长流之水向东而去之时,何不如多读圣贤书,做圣贤人,施善念心,滴水虽微小,渐次盈大器。
大多数人时常埋怨生活工作之苦,很难感受到幸福,却不知“生活本无常,苦才是人生。”之理。叔本华说:“人生幸福的事很少,痛苦的事却很多。”哲学家爱默生也说过:“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快乐和悲哀并不会随外境而转,如果我们遇到痛苦和不开心的事,静下来调伏内心比改变外境更为重要。
人人若能以调伏自心为己任,常怀菩提之心,做精进之善举,便是遍地圣贤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