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艺术 - 金马车艺术网 - 金马车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荣鹏大师孙文勇雕艺家王国华玖莲雕艺石茶盘
吴伟平老师
查看: 5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上牧歌:吴伟平雕艺美学散步

[复制链接]

449

主题

777

帖子

32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10:57: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上牧歌:吴伟平雕艺美学散步

1、 世界的脚步过于匆忙,往往来不及回味便被风干,而风干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灵魂。于是在寂寞的缝隙里,有一种声音在呢喃,在诉求本源的回归。这就是当代人的矛盾:身体拼命向前冲,内心深处却在哀嚎停下!然而也只有停下脚步,才能用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用爱的眼光去抚摸艺术的温度,才能用睿智的头脑去打量哲学的高度!所以,请停步,带上诗意去发现美,发现另一个自己。
2、“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清朝初期力主创新的艺术家石涛之名言。视今日之雕刻,亦应与时俱进,敢于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自己的风格或面貌,如此方能焕然一新,令人耳目豁开。
3、竹心,文心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多爱竹,以诗赞之,以画写之,甚至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说。竹,不知不觉成了“四君子”之一,定格成永恒的君子精神。


4、手艺人,应当守艺,更要守心,如此才能真正走远!
2、没错,道法自然,才能真正成就大美。工艺大师应远离尘嚣,在心间修篱种菊,悠然自得,无愧于心!
5、作品具有多重解读的,角度不同,作品的含义便不同,如后现代诗歌一般。
6、“竹里清风竹外尘,风吹不断少尘生。此间乾坤无多地,只许高僧领鹤行。”这是清朝画家罗骋《题画竹》诗。描写了竹林清幽静谧,高僧领鹤独行的画面。其实这诗也是雕艺家的写照:在独处的精神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对于艺术家来说,乐于独处,必喜欢探索、思考,必喜欢逆流而上,必喜欢脱俗绝尘。
7、  没错,读一件好作品,我就希望你能停下匆匆的脚步,不要像过去那样一扫而过,如飞鸿踏雪泥,了无痕迹。我想,你应该学会释放自己,让自己的目光在作品上逗留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因为所有的美都在细节处体现。而这种美是最惊心动魄的,也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你要用眼光去欣赏,去猜测它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然后肯定有一种东西在呢喃,慢慢地扩散开来,氤氲了你的记忆,濡湿了你尘封已久的灵魂,让你一下子活跃起来。美真的会让你没心没肺地要感动,甚至想哭泣!这就是作品的力量。


8、而要达到这种高度,需要一颗简而不易的心:不被世俗污染,不被名利绑架,不被赞美冲昏,不惧嘲笑,不惧误解,不惧寂寞,做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做到“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如此,从艺何难?如此,心安理得!
9、在艺术的长河里,有“春花秋月”、“珠圆玉润”的柔美,有“枯藤老树昏鸦”的惆怅之美,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壮之美,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清新之美,有“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凄凉之美……美是无所不在,而美的形态更是缤纷多彩的。只要拥有一颗敏感和细腻的心便可以捕捉到美的万千变化。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能包容万象之美,并游刃有余地把它们融为一体。因此,美是和谐的存在,是心的歌唱。
10、婉约并不意味着矫揉造作,恰恰相反,它更需要倾情演绎,在一刀一琢中把内心的真实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芙蓉出水,如仙鹤翩跹,脱俗又干净利落。
11、纯粹的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情的作品,然唯有真情,作品才会生动起来,才会有灵动的音符。
12、罗汉是苦修的象征,而艺术家何尝不是如此呢?唯苦得甘,唯甘得大美!
13、艺术是一条发现真实自我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应不断探索、反省、修炼。随着内在意识的觉醒,真正的自我显现,就会照射出深层的意义,从而达到一定的高度。


14、根艺作品讲究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讲究奇妙和趣味大处着眼于形似,细节处收获神似。因此,作为欣赏者,我们大多能一睹得其形貌,再睹得其风采,反复咀嚼便能得其韵味。
15、作家冯骥才有句经典话语:“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艺术家都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成为白纸,他们宁愿像蝴蝶一样在风中舞蹈,以桀骜不驯的姿态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6、中国的艺术讲究内敛和含蓄,并由此产生大气之美。然而由外转内是需要沉淀的。这过程就是在不断磨平自己的棱角和心性,而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艺术的本质,找到契合自己的审美情趣。
17、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他需要不停地磨砺,不停地反思和摸索,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走上一定的高度。不为别的,只为一颗无愧的心能自由驰骋于天地之间。
18、今年我谈得特别多的话题是美,我想:美在于有趣而非有用,在于品味而非品牌,在于温情而非矫情。而美的创造不仅仅是技艺,更主要是用心慢慢修饰出来的。因此,作为一个欣赏者,他在审美时,一定要超越作品的形式美而去把握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达到共鸣。对于创作者来说也一样,要做到内外兼美才是大美,故应博采众长,用真情打造每一件作品,让作品说话,去传达作品的形、神、意、趣之美!


19、应该说,艺术属于性格偏执而又思想自由的人。的确,艺术家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而其创作的作品何尝不是矛盾的统一体呢?艺如其人,真实不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敬重每一个坚守、坚持的艺术家!正因此,这么多年来,我广交艺术家,从来都是真诚的,悟到以心交心最快乐,有缘结识,便是幸!
20、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的显现通过它本身而指引它本身以外,指引到它所要表现的某种心灵性的东西,至于直接的现象虽不是看作虚幻而是看作真实的,不过这真实却被直接感性因素所污损了,隐蔽了。比起艺术作品,自然和日常世界有一种坚硬的外壳,使得心灵较难于突破它而深入了解理念”。众所周知,宇宙的神奇造化赋予了艺术家特有的情怀和心眼,因此,一件好作品更应像一首优美动人的音乐,要有感而发,要动之以情,更要真诚忘我以艺动人,一切皆自然而然,即古人说的“道法自然”。
21、这是技高之后对艺术形而上的探索。它需要美学的支撑,更需要心境的突破。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因此,精雕细作可以达到形神兼备,但那只是技法技巧层面的高超,展示的是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属于小美范畴;而只有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真正融在作品中,不择材质,敢于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与不似间找到一种平衡,一种情趣,一种哲学,如此才是艺术上的大美。
22、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唯有找到真正的“我”,方能在创作中游刃有余,忘我而得“大我”。
23、“座揽清辉万川月,胸涵和气四时春。”有此境界,必能意达,是为善焉!
24、中国艺术凡是能走向一个新的高峰,文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直接主导,比如文人书法、文人画成了书画的高度。虽然中国历来重文轻匠,但随着时代的大发展,文人反而式微,工匠的文化修养迅速提升,完全可以相提并论!这是我涉及工艺领域后的深切感受。
25、我说过,中国有两种人:具有文人情怀的人和崇拜文人情怀的人。前者创造美,后者享受美。二者结合,推动了中国美永不落幕的辉煌。那么什么是文人情怀?就是追求一种内心的自由和浪漫,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畅游天地,拥抱大自然,即古人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


26、不在于物,而在于心。雕艺家面对创作对象时,若被眼前的材质所羁绊,犹豫不决,那么再好的手艺也是无法心手两畅,表现出来的也往往枯燥乏味:没有情的灵动和内涵的深刻。艺术的真正表现是不在于物的,而是超越了物,直接进入了心。心是自由的世界,它的精彩微妙是外人所感受不到的,是“欲辨已忘言”的幸福。我一直觉得艺术家的神秘莫测全在这里!
27、我常常在想,艺术家的心是流浪的心,有时高贵如王子,有时卑微如尘埃,他们在落差极大的精神世界里孜孜以求,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漂泊不定的心才会得以诗意栖居。
28、雕刻的源代码是什么呢?是道家的返璞归真。那么“真”为何物?是自然而然的大美!因此,艺术家不要被纷繁复杂的表象迷惑,更不要弄巧成拙,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妙境。
29、这个时代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可以唤醒沉睡的生命。


30、蔡元培曾说“用美育代替宗教”,这无疑是夸大了美育的功能。虽然美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宗教的核心思想,却是极少人能够企及的,因此二者无法等同:美育应该是大众化的,它更侧重于对艺术的欣赏;宗教也有普世价值观,但它更多的在于信仰和修行。但不管怎样,二者总有交叉点,总有殊途同归的时候。
31、诗心即是童心,即是爱心,即是责任心。
32、一个人经常要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然后训练有素,奋勇杀敌。
33、艺术家是美的提纯者,他们把世俗变得明亮。甚至,爱艺术的人总比爱物质的人来得幸福和坚强
34、若说风格,必然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是技艺的娴熟,更是心灵的自由。
35、要的是一种简单的表情达意,能止则止,止于至善。当然,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然而真正的好作品却不怕瑕疵的出现,因为欣赏者会原谅这种不经意的瑕疵。


36、岁月静好,除去多少繁华和喧嚣,沉淀了几许淡然和安详,不再艳羡牡丹的雍容华贵,不再惊异于都市丛林的诡谲莫测,只愿自己像茉莉一样,平凡而真实,淡淡地吐着芬芳,不计较什么,也不争什么,然后优雅一笑,借着一瓣月光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密语!
37、渴望超越,那是对生命和艺术的尊重和负责。以梦为马,诗意栖居,用一颗玲珑的匠心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
38、根艺作品有具象、意象和抽象三种形式具象虽然逼真细腻,但可想象的空间不大,而抽象虽然微妙玄通,但毕竟让人难以捉摸,意象是最有诗意的,是带着梦幻的色彩,令人浮想联翩。根艺若能做到“尽物之美,得物之趣”,可以无憾了。
39、《菜根谭》里说:“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今人应读透古人心,自觉地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增长见识,开阔胸襟,以此积德成就自己。人生不仅仅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心灵修炼。不排斥物质,而是提倡超越,如此才能与天地共存,于艺游刃有余。我想,一个优秀的工艺大师,他应擅长技道结合,把形式和内容都较完美地结合起来。此,在创作上才能够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把体悟到的最美东西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诗情画意中诠释一种生活态度或生命的哲理。而欣赏者也会在他营造的美学氛围里,不仅觉得赏心悦目,而且会主动去咀嚼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寻味而品,这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艺术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1 )

GMT+8, 2025-1-5 16:32 , Processed in 0.0521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