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艺术 - 金马车艺术网 - 金马车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荣鹏大师孙文勇雕艺家王国华玖莲雕艺石茶盘
吴伟平老师
查看: 4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姿态雕塑大展: 升级版的雕塑是什么样?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3

帖子

1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4:2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耀杰

  “雕塑中融合装置艺术、建筑艺术和观念艺术的特点,这个融合是2.0级的升级版,无论是形式与细节的丰富性,还是新材料与结构的实验性,这些含糊的、琐碎的、越界的、甚至不成熟的尝试,与传统的学院雕塑一起,让今天中国雕塑的实践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这种无法定义的模糊感,是一种新面貌,也是一种新的个性。”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在谈到当下丰富多元的雕塑现状时讲到。

  2016年10月18日,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开幕,动态的、数字化的,3d技术参与的,跨学科领域的发展与新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雕塑的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感受和作品选想传达的意图,展览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近两年雕塑的新面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打开了雕塑通往未来的道路。

  多元包容的雕塑大展

  还没有走进展厅,就被一首非常凄凉哀婉的乐曲吸引,循着声音,最终来到了一件由四把被放置在黑色背景下的提琴组成的作品前,提琴上覆盖着动物皮草,琴弓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音乐是从中间的视频中发出的,视频中滚动播放着动物被宰杀的场景视频,而这段音乐是《辛德勒的名单》交响曲,这或许是本届展览中最哀伤的一件展品,依附在提琴上的狐狸皮草,当琴弓滑过琴发出的阵阵颤音,犹如动物被一刀刀屠宰时发出的嘶吼与惨叫,几乎每一个来到展厅的参观者,都会被眼前这一极具冲击力的一幕所吸引。



孔景才《哀鸣系列——弦乐四重奏》

  这是艺术家孔景才的作品《哀鸣系列——弦乐四重奏》所呈现的内容,他希望能够借此引发公众的反思:“每次去皮草城,其实内心都很自责,我反皮草,却在这里消费。”对于“哀鸣系列”使用的原材料,孔景才也有些犹豫。

  “你看,那件作品会动。”“是吗?是静止的啊,没有动,你是不是看错了?”“没有看错的,刚才那个枕头却实是动了。”展览现场,两位观众为一件作品到底会不会动而争执起来,带着好奇心,记者来到作品前面也想一探究竟,但等了好久作品还是纹丝不动,于是带着失望想要离开,但由于围观的观众太多,不小心被推了一把,往前走了一步,突然作品动了,地上的枕头像长了脚一样自己往前走了一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抱着尝试的态度再往前走一步,枕头又自己往后退了一步,非常好玩,现场的公众也被这件作品吸引想要尝试,后来了解到这件作品是艺术家许锦龙创作的《0.2米的距离》,旧纸箱、烧开水的铝壶、以及旧书刊都会冷不丁地“长脚”跑动。虽然很好玩,但创作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艺术家表示在创作时他要绘制平面结构图,然后找理工科的同学帮忙实现作品的机械结构和互动功能,作品的创作需要很多跨界的知识和沟通,作品关注的是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关注被忽略的器物本体存在感。




许锦龙《0.2米的距离》

  拥挤的人群像罐头一样被挤压在一起,他们的手臂向上伸展,似乎是在挣扎,又像是在呐喊,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彼此交织在一起,有无奈也有辛酸,这是艺术家柳青的作品《无人售票》,深刻的反映了国人的生存现状。



金善珍 《Siginificant form_plastic bag_installation》

  此外还有张升化的作品《栖梧》,各种古代和现代的传动方式被混合在一个木制的机械系统中,它的几对翼翅在上下、前后地扇动,发出木制机械特有的吱吱嘎嘎的可爱声响,这件作品一共有大约680个木制的部件,全部是作者手工完成;汤杰的作品《红尘》,红色的细沙被吹起来的时候,会有一小部分向上穿过玻璃的圆孔,进入上面的空间,乃至更上面、更更上面的空间,这好像是更励志版的《上帝的选择》;李万秋的作品《天问》,虽然是具象的架上作品,但它是剧场化的,通过组合呈现了草原人的具有神性的人文状态;金善珍作品《Siginificant form_plastic bag_installation》非常的漂亮,像洁白的云飘荡在空中,显得诗意和浪漫,但谁又能想到使用垃圾袋创作的;熊春林的作品《重复的存在》,乍一看以为是由钢铁铸造而成,但实际是用泡沫通过3D打印和后期着色创作出来的,在展览现场,像这样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作品还有很多。



张升化《栖梧》

  本届雕塑大展让我们看到,雕塑不再是千篇一律表现崇高和伟大的架上主题性雕塑,材料和主题都变得非常多元化,作品的互动性也越来越强,参展艺术家六成以上为青年艺术家,以80后居多,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谈到本届展览是表示:“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雕塑的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动态的、3D技术不再是机械地被挪用到雕塑上,而是真正与雕塑相融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感受和作品选想传达的意图。”

  年轻雕塑力量的参与,带来了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反思和对历史的把握,在曾成钢会长看来:“新面貌实质是雕塑家的新立场,年轻人的视角将会慢慢调整雕塑的关注方向,中国雕塑的血液也将不断传承下去。”

  雕塑家的新立场

  年轻艺术家的实践,让我见识到了雕塑的无限可能,同时也意识到,这些新面貌的实质是雕塑家的新立场,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普遍反映了雕塑家对当代社会变化的敏感,雕塑家将他们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体会与思考,无论具象的创造性拓展还是传统艺术资源的转化,还是现代生活的反思,文化观念的植入,艺术通过作品中散点的、复古的、微观化主题和形象,来展示它们各自的文化立场,这是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在市场化、消费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当代文化复兴的忧思,更是对国际当代艺术潮流的对话和回应。

  “引导他们渐入创作的自觉状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内在自我的觉醒,使得学生不再盲目追求作品尺寸的巨大、媒介的先进或形式的奇异,而多注重真实的、个性化的情绪或观念表达。”曾成钢会长在谈到展览的意义时讲到。



柳青《无人售票》

  参展艺术家柳青的作品就是这样,他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中国姿态雕塑大展,在创作上持运用具象表现手法,关于技术、写实,它们似乎让很多人避之不及,唯恐阻碍了观念的表达和创新,柳青有自己的立场:“作为美院毕业,完整地接受了西方造型体系教育的我来讲,一直认为写实‘技术’有其本身的重量和尊严,以及严格的造型法则。我不担心墨守成规,因为艺术家总是在寻找,更确切地说,是创造一种合理的言说逻辑来组织语言,以便更好地契合想要表达的主题,所以我试图探寻一条即当下、又不同于西方价值体系的新具象之道。无论如何,我都坚信一件没有说服力的作品很难感动观者的心。”



柳青《无人售票》局部

  此次参展作品《无人售票》就是一件打动人心的作品,从2006年到2013年,柳青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陌生人相遇场景的群雕,所表现的场景都设定在公共空间,尽管大家相遇,甚至拥挤不堪,但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身体的距离如此之近,而心灵的距离却如此之远。整体而言,他的这些作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思考:其一是反映了内在于我们每个人日常经验之中的社会的陌生化问题;其二是以不同的人物形象和身份,暗示出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他作品主题的整体倾向,使整个群雕成为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微缩景观”。



熊春林《重复的存在》

  艺术家熊春林的创作运用了电脑3D建模和机械平雕等技术,但这些都为他的内容服务,此次他的参展作品为《重复的存在》,既是现代社会状态的客观记录,也是表达自己从农村到大都市的生活其中个人的存在感问题;同时他想要在创作的各阶段中,引发关于创作方法论和材料观的思考。

  “我们是做艺术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责任也是艺术灵感和创造动力的深层来源。两年前,我在网上看了一段活剥浣熊皮毛的视频,让我感觉到非常痛心。从大四开始就想用作品为动物做点事情。”参展艺术家孔景才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这样讲到。

  萌生了这个念头之后,他就开始选择创作的方式,最终他选择用提琴和视频来呈现:“乐器选择上我用最经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因为我觉得从音色上更接近动物的哀鸣,而从视觉来说,这样一个优雅的西洋乐器包裹着血腥的皮草所形成的反差是我想要的效果。在展示上配合了视频和背景音乐,这里我选用纳粹党对犹太人大屠杀的纪录片《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曲子具有人性杀戮的背景,曲调悲伤,再配上作品现场演奏和网上杀戮的视频,这也是我对人性与道德准则的一些看法。当道德准则驾驭不了人性中的自私与欲望时,罪恶的事情就会发生,例如杀戮。”



孔景才《哀鸣系列——弦乐四重奏》局部

  而关于材料的选择,他在谈到时表示:“材料承载观念,观念选择材料,材料在雕塑中是艺术家表达观念、情感的物质载体,作为雕塑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他们各自的表现力和特性。我最初也用仿皮草来试验过,但结果像毛公仔,毫无真实感,起不到冲击人内心的效果。试验多次后,最终我确定挑选皮草里面最具有感染力的头部、脚部等材料。可能会有观众朋友觉得不应该用真皮草来做作品,但是只有真实的皮草才能撼动人心形成共鸣。”

  此次展览呈现出了多元的雕塑状态,看起来是创作环境的影响,其实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自觉意识,艺术家开始遵从内心,尊重艺术规律,尊重雕塑艺术的特点,强调雕塑家的个人的表达,与之前强调集体主义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批评家孙振华看来:“对雕塑作品本体问题的关注并不是不讲价值观,不讲雕塑的社会责任,只是,对于雕塑家而言,雕塑的社会责任不是空洞的,它不是背离了雕塑家的内心需求,一窝蜂地通过选择‘重要’题材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在艺术上,一味地采用简单的图解式表现就可以奏效的。事实上,简单化、图解式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表达主旋律,而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只有在成功地转化成雕塑家的个人语言之后,成为他们创作自觉之后,才可能是积极的,有成效的。”

  在展览中我们看到艺术家是自信的,作品和艺术家有自身的逻辑,不被任何一种潮流所裹挟,这是雕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表现。

  2.0升级版的中国雕塑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在谈到中国姿态雕塑大展时讲到:“中国雕塑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正逐渐步入注重质量和向大文化转向的发展转型期,国家正处在转型时期,为雕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发展,使雕塑面临升级换代的问题,展览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和契机。”

  正如在文章开头,曾成钢会长所讲的那样,动态的、数字化的,3d技术参与的,跨学科领域的发展与新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雕塑的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雕塑的跨学科融合是未来的趋势,是升级版的雕塑2.0,尽管传统雕塑形式还占据着主流和重要的位置,但年轻的雕塑家门在这个范围内,正在努力拓展和阐释中国雕塑的更多可能性。



曹淑海《双人床》

  批评家何桂彦在谈到雕塑的现状和未来时表示:“就当下雕塑的发展来说,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值得关注,一个是会越来越个人化,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碎片化;微观叙事对于当代雕塑的创作来说,即将会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态势;另外一个是呈现出跨学科的倾向,在媒介的使用与观念的表达上会越来越多元化,这样一来,传统雕塑的形态可能会加速的消解。”

  此外,他还表示: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雕塑在逐渐完成语言学转向与自身线性的发展之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真正奠定了多元化的格局。与90年代的材料、语言、媒介、文化身份等比较,2000年代以后许多作品围绕性别、身体、剧场、时间、过程等话题展开。其次,形态与风格呈现出更开放的姿态,不仅有效地接纳装置艺术、建筑艺术、观念艺术的成果,而且,在形态上能融汇影像艺术、过程艺术的一些视觉方式。在这种态势下,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愈来愈模糊,青年雕塑家的崛起注重雕塑化的思维,但大部分作品都置身于当代艺术的语境,而不再局限于既有的雕塑范式与观念中。



陈明达《速写》

  观念的更新,带来形式的变化,不锈钢,着色钢,铝合金,钛合金,磁性材料,记忆状态材料,化学合成材料以及金箔材料的应用包括感应装置(光感,声感等),通过切割,锻打,冲压,铆,焊接,胶合,抛光,打磨,粘贴等手段,再加上起重机,大型运输工具的使用,使得在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下,个人观念大量融入艺术家的雕塑创作中,而不是像以往雕塑艺术的一味追求形式和样式化的工艺制作。青年雕塑家们的尝试大大拓展了雕塑的范围和可能性,使得材料语言知识,经验的作用更好地从未知性中寻找新的可能性,服务于表达的需要,这对于雕塑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助力的。

  在何桂彦看来,面对今天的全球化语境、图像与景观所营建的外部世界,以及置身于高速的数字传播与信息泛滥的时代,年轻的艺术家们感知外部现实的方式,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创作作品的观念都愈加的丰富、也更为个人化,可以肯定的是,青年艺术家的敏感与开拓,他们的“试错”精神与批判意识,都将不断的生成新的意义与可能性。

  雕塑在今天形态越来越多元,作品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雕塑,更在强调雕塑在今天呈现了什么,非主体性、身体的现场、即兴、系统性、工匠精神、科技、剧场等等。其实对于当下的雕塑实践来说,还有很多可以尝试的主题和领域有待开发,但不管是新鲜的技术手段、新材料的运用和新观念的尝试,作品最终还应该去照料这个时代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艺术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1 )

GMT+8, 2024-4-25 09:10 , Processed in 0.0537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